项目建成后,79家酸洗企业将全部关闭,每年能产生数千万元的利润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治理污染是需要大把花钱的。有没有一种两全齐美的方法,既能治污又能赚钱,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呢?眼下,戴南镇就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市委常委、戴南镇党委书记马元连说,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定不移地走环保产业化之路,是戴南的“一号工程”。
不锈钢产业软肋是啥?
治理“酸洗污染” 煞费脑筋
今年初,山西太原钢铁集团、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几位资深专家被请到戴南。这个“高级团队”的任务就是负责当地不锈钢表面处理的环保工作。
不锈钢产业撑起了戴南的产业大厦,全镇集聚大大小小共1200多家企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市场极为广阔,比如最新产品有防PM2.5的纱窗,还有直接穿上身的不锈钢衬衫。”相关专家坦言,这个产业有个国际公认的“软肋”,那就是表面酸洗处理时的环境污染。
事实上,这也是戴南人最大的心病,他们为此费煞脑筋。近十年的“治污档案”可见,戴南为治污费了不少苦心:2004年前,全镇密布658家酸洗厂,之后,艰难整合到279家,并集中迁至镇南、镇北两个区域;2013年,再次整治为79家,全镇不锈钢产品基本都由它们集中处理。
怎么解决酸洗污染?
表面处理中心开建,环保水平国内先进
“要建设生态、美好、幸福戴南,环保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江苏(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长才说,镇里下狠心彻底治理污染,将斥资15.8亿元,上马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酸洗、物流、废旧不锈钢市场、熔炼“四集中”。
“这是我们背水一战、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必将取得凤凰涅槃的效应。只有这样,戴南的明天才会更美好。”朱长才说。
眼下,园区的“开篇之作”——兴化市戴南新源环保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进度。
“这将是全国唯一适用于多品种、多材质的现代化不锈钢酸洗中心。”朱长才毫不掩饰对这个“大手笔”的自豪:项目一期引进10条现代化酸洗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00万吨。这也是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后,敲定的今后戴南不锈钢产业的合理产能。
戴南不锈钢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产品小批量、多品种。为此,该处理中心所有生产线均由专家团为戴南“个性定制”:线材生产线采用隧道式,板材生产线为辊道式,规格品种丰富的铸件则采用通道式。同时,整个生产过程全自动、全密闭,酸液浓度、酸洗时间均由电脑控制,加工时长精确到以秒计算,所有用水实现循环使用,项目环保水平达国内先进。
治污又赚钱美事能成?
每年利润几千万元,戴南做法接轨世界
这个治污项目采用“政府引导,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政府控股51%,戴南两位个体老板控股49%。也就是说,达到治理污染效果的同时还向环保要效益。
这样的美事能成么?
“当然能。”朱长才分析说,项目正式运营后,除向当地不锈钢生产企业合理收取加工费外,还能通过先进技术工艺使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从而产生可观收益。
“不锈钢酸洗通常‘吨钢吨水’,即酸洗一吨钢要产生一吨废水,但我们酸洗吨钢只生成0.3吨废水。如此一来,水、中和废水的石灰及酸碱中和后的污泥都相应减少,这就节约了成本。污泥中的铁、镍、锰等可提炼出来直接炼钢,治污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钙、氟化钙也可分别卖给水泥厂、钢铁厂作生产原料,这些也都是收入。整个项目每年能产生约几千万元利润,6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朱长才介绍说。这意味着,该项目除能直接挣得“真金白银”外,戴南众多不锈钢制造商也可通过省下不菲的酸洗费一同分享环保产业化“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戴南人的这一做法已与国际接轨。以意大利为例,它的皮革产业享誉世界,而皮革污染非常严重。人家采取的办法就是,划定一个区域,统一建污水处理厂,皮革制造商只需付处理费,既解决了环保问题,污水处理厂本身还带来效益。
其实,算盘打得倍儿精的戴南人,不仅把这些“小账”算得清清楚楚,更把“大账”看得明明白白:未来,无论是对戴南的产业升级还是城镇一体化建设,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都将是一着“战略妙棋”。
按照规划,2015年底,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心将正式投产。届时,戴南“治污档案”将写上这么一条:2015年,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心投产,79家酸洗厂全部关闭。